济宁,因河而生,因河而繁荣。贯穿南北的京杭运河见证了济宁的辉煌与变迁,一艘艘轰鸣的货船,如水上列车,沿着运河逆流北上或者顺水南下,运输着南北的货物,连接着民生与发展。
随着全国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传统燃油驱动的货船不仅对环境产生污染,也面临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等问题,新能源船舶正逐步成为内河航运发展的新宠儿。为了推进内河标准化船型转型升级,实现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在济宁能源发展集团的正确领导下,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能船业”)打造全国首个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于一体的绿色化、智能化、现代化、标准化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推动内河新能源船舶事业发展。
做好一艘船
每个细节都照顾到
2月18日,走进新能船业,只见一幢幢崭新的厂房矗立于白马河畔,高大气派,记者在分段装焊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对照图纸进行90米多用途集装箱船的双层底分段舭部外板安装工作。“我们的船舶采用分段式建造,由多个组立组装而成,而舭部外板装配工作则需要装配工对照图纸对分段的合拢位置的精度控制,保证船的总宽度、纵向构件距保持在约2—5毫米内,若误差太大,容易造成双层底分段合拢不上,产生大量开刀,破坏分段油漆和施工进度。”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生产部副部长周建介绍。
“做好一艘船,每一个细节都得照顾到。”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分段车间见习主管高煜成正在分段车间对每一道工序进行质量监控,“这是一艘80米趸船01、09分段的圆弧处护舷,用于船舶的保护装置,能有效地减少与码头、其他船舶或岸边设施的碰撞损害。”高煜成介绍,分段圆弧处护舷需要将R100毫米的半圆管加热成90度弧形,特别考验火工师傅对火焰温度的精准控制,若温度太高或太低,分段圆弧处护舷都无法成型。“每一步都需要精湛的技术和精细的手艺,才能确保每一个细节做到完美。”
船舶行业转型已成为如今船舶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造船就像搭积木。”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总装车间主管魏利勋这样比喻造船步骤,“不同于以前的散装搭建,现在都是数智化车间,实现了船体、涂装,舾装‘一体化’‘批量化’生产。在地面上就能完成船舶每一分段的建造,最后进行船体合拢工序。这样的模式是造船工业向精细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投射。”
据悉,山东新能船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内河新能源船舶事业发展,选用业界一流设备,创新管理方式,打造全国首个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于一体的绿色化、智能化、现代化、标准化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并始终坚持“建绿色智能船厂—造绿色智能船舶”理念,打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引领内河船舶制造“数智化变革”,目前,已建设船体联合车间、分段装焊车间、涂装车间、舾装综合车间、船台等生产、生活等相应配套设施,一期工程完工后可形成年建造1000-2000吨级内河船舶400艘、修理改装100艘的生产能力。预计今年3月,第一艘新能源船舶将能下水。新能船业不仅在国内,在日本、欧洲造船界也打响了一定知名度。
绿色智能化造船
引领内河航运发展潮流
新能船业,突出的就是一个“新”字。
“与柴油船相比,新能源船噪声小、污染少。”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基建设备部副部长陈维强表示,“新能船业采用‘一体化’‘批量化’造船,当前我们正在进行联合车间智能化升级改造。生产船舶的钢板从材料码头卸货后就进入了流水线,从生产到下水,周期就三个月左右的时间,这比传统的船厂快了将近一半的时间,大大降低了时间成本。”
新能船业除了采用“新工艺”之外,还以“绿色智能化造船,造绿色智能化船”为生产理念,生产LNG船、电动船、氢能源船。一二期工程全部完工后,可实现年修造船500艘的目标。除此之外,济宁能源发展集团非常重视校企合作,与武汉理工大学成立了新能源技术公司,大力推进新能源船型的设计研发。“新能船业推出了67.6m、80m、90m标准化船型,这就像知名汽车品牌的主销车型一样,通过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迅速抢占市场,将‘以销定产’的传统模式转变成‘以产定销’的新模式。”陈维强说,“我们生产满足大部分船东使用需求的通用船型,同时也接受船东个性化的改装需求,这样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能进一步细化市场。”
强港航、畅物流、兴产业,新能船业将以打造“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为目标,在船型设计、生产流程优化、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成本管控方面持续发力,推动船舶制造的模块化、标准化和批量化,以加快内河船舶升级迭代。同时,积极同中集集团及其下属企业对接,成功引入南通中集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双方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实现强强联合,共谋内河航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事业,共推“气化运河”“电化运河”进程,引领内河航运由“传统动能向新能源绿色动能”转变,助力济宁打造京杭运河新能源运输先行区。
来源丨齐鲁壹点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